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皓脉》。本期皓脉跟大家聊一聊:金融科技让银行与互联网融合。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逾10亿的用户群、日趋旺盛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等利好因素,根据数据可以预测中国有机会主导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
7天三家国有大行牵手互联网巨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都与互联网牵手
近一周的时间,国有大行密集牵手互联网巨头,引发市场的关注和热议。中国银行22日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而在此之前,华夏银行和腾讯已在金融云、人工智能、反欺诈、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支付、信用卡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合作。6月20日,百度与农业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可以看出,7天3家国有大行牵手互联网巨头。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四大行与“BATJ”之间已呈现一一对应的合作态势:建设银行联手阿里巴巴、工商银行结盟京东、农业银行联姻百度、中国银行拥抱腾讯。
合作本身其实是一种信号,反映了传统金融巨头与金融科技企业,就行业未来的发展达成了共识,即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在特定情境下甚至出现了融合之势。在这种情景下,无论是传统金融巨头还是金融科技巨头,都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才能更好的迎接新趋势的到来。所以,可以预测,未来类似的合作还会越来越多,国内金融行业也将正式步入机构间“合作大于竞争”的新的发展阶段。
四大行牵手四大互联网巨头,谋一个大局!银行与互联网如何实现共赢?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数据与技术,这部分也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对劣势,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取用户与流量的能力日趋变强,用户黏性大。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小额贷款的直接匹配,覆盖了很多传统银行业不能覆盖的用户,填补了传统银行业的市场空白,在资产端这块会有一些影响。
这些合作的突出逻辑是用“金融科技”为金融服务注入智能化因子。在此基础上,精算用户需求,升级消费金融、账户管理、风险控制、智能投资顾问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巨头与银行合作项目多为金融实验室,实验室的定位是局部探索,且偏重技术层面,类似于沙盘操作,由于限定了范围,合作双方反而容易最大程度地开放与合作,因此,从操作难度上看,联合实验室最容易落地。联合实验室一旦落地,也会成为双方合作最好的中间纽带和平台,由易到难,推动更多层面的深层次合作。
而互联网公司所看中的,除了经济上的收益,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大数据算法,以及更新换代迅速的人工智能,但要完善这些技术并不能靠纯粹的科研,更需要投放一线的业务数据支持,就像之前京东的物联网智能冰箱,以及支付宝的面部识别技术,都是需要与相关业务融合落地才能进化并完善。这个道理同样可以放诸到金融产品和业务上,除了及时更新前沿的技术和模式,互联网公司还需要将产品的应用场景加大,才能扩大自己的覆盖面,进而保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做金融科技,银行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
比尔盖茨有一句流传20年的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据说当年的报道一出,不少银行家认为这是人身攻击。后来盖茨解释说,他只是认为科技和互联网,将会赋予银行新变化,而不是指科技公司会抢银行客户。
对于银行来讲,目前最热的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中国翻译,对于中国来讲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腾讯做金融,他们就是金融科技,很多人认为银行没有机会了,但是,我认为金融科技其实对银行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
银行如果顺势而为向金融科技转变,首先银行跟互联网企业比有优势,即便说到信用的优势、风控的优势,即便从IP来看也有客户的优势,而且精准胜过互联网。银行的数据是含金量比较高,并且从金融的不同维度,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
IT系统,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IT系统有很完善的纪律,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银行跟互联网比,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完整性上,从金融的全覆盖来讲系统的建设,应该都是很有优势的。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宽了零售业务的渠道,二是强化了技术优势,如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风控等,三是为业务创新提供条件。据悉,此次四大国有银行与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的核心在于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在进行金融科技的变革与创新,通过金融科技,互金企业减少了金融产品抵达终端用户的路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金融效率。相对于传统银行业较为复杂的服务流程来说,互金企业能够更好地处理交易以及积累用户。
互联网巨头密集“约会”银行,曾经短兵相接的他们会是真爱吗?
互联网企业与银行之间合作不断,在账户、数据、科技、业务等层面,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画风”好像变得有点快,几年前还是“银行若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几年后便握手言和,走向合作共赢。那么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会合久必分吗?
这段时间双方密集联盟,是基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及业务发展空间的双向选择。比如,从互联网巨头角度看,去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环境明显收紧,这意味着原来系统通过金融创新进行“颠覆”的监管土壤发生变化。而从其业务来看,尽管已经完成布局,但大多数基于流量进行金融产品,特别是固收类产品的销售,在当前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并不具有足够想象空间。
近几年,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已渐行渐远。站在银行角度看,虽然自身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确处于下风,通过合作来补齐短板,也是可行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迫切的转型压力下,金融企业对于通过合作,实现增长与转型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一期待冲破了其“保守”的氛围,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合作的达成。
互联网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十年前就曾有过甜蜜的开局,但结局却是分道扬镳。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自然需要考虑,这种合作能持久吗?分久必合,合久也必分吗?在我看来,在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分别存在一些不同的阻碍因素。
随着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的加深,客观上也会要求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二为一。此时,要么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捆绑在一起;要么,便只好分道扬镳,分别去找能够实现合二为一的合作伙伴。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营业务,与银行业务以互补为主,竞争并非主要矛盾,双方在科技方面的合作仍有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发展演变,双方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会有多大?这种竞争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技术层面的合作?值得长期关注。
是否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金融科技的大军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认知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成熟,金融科技在传统银行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科技也能让银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变得更高。
根据数据统计,BAT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大行开展战略合作。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阿里已经与11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腾讯和百度均有7家。考虑到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合流是大势所趋,应该有比较大的概率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而且未来类似的合作还会有很多。
除了四大行,一些相对而言的小银行,已经成为 金融科技先行者。招行行长田惠宇表示,金融科技已经为招行带来切实的成果。近年来,招行零售成本收入比持续大幅下降,2016年整体交易笔数上升16%,但整体交易成本小幅下降3.6%。此外,某些银行甚至有了技术输出的能力。譬如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数金的金融云服务,堪称同业之王,平安科技人脸识别,已经应用于55家企业。
银行也许将发生巨变,ATM不再是取钱的ATM、网点也不再是传统的网点,可能成为京东的物流点、支付宝的创新体验站。从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的雄心,到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银行来回击,几个回合之后,最后大家还是张开双手强势拥抱。如今“埋头各干各”已不合时宜,“多对多”合作将继续开展,“竞合”关系是常态。
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有目共睹。与2012年全球公司市值排行前20相比,2017年榜单上的科技公司占比从20%提升到40%,前五名全是科技公司。2012年工行排行第三,建行排行十六。五年后,腾讯、阿里分别位列九、十,工行掉了九个名次,建行不见踪影。
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无可阻挡的潮流,谁都不能和时代过不去,雄厚的背景和历史积淀也不能。
今天四大行的转变,或吹响中国传统金融开始转型的号角,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大洗牌正式到来,拉开了金融科技强国的全新时代。
本期《皓脉》到此结束,我是宏皓,感谢收听《皓脉》。
央广《经济之声》每周六、日早七点,宏皓为您带来的《皓脉》与您相约美好清晨。
宏皓: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国金融家分会主席、中国金融促进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25年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讲金融最权威的专家。
近10年来著有《理财决定命运》、《融资决定成败》、《金融学家给你的七封信》、《中国未来经济模式——互联网金融如何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24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