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原油、铁矿石、天然气、煤炭、粮食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涨,也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企业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了,最终导致所有的商品价格上涨。与此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蔬菜、水果、鸡蛋、肉类等价格出现了大涨,而国内老百姓工资收入却没有上涨,大部分人的收入反而下降。于是,民众生活的压力开始上升。
普通民众只是生活压力大了,而许多企业面临的是破产倒闭,这两年新增加的老赖就是超过了2000万,那可是2000万家企业倒闭,2000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有多少呢?
以前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悲惨,这是如今地产行业的真实写照。想当年,地产行业风光的时候,不仅仅是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就连地产产业链上的群体也富裕了不少。而这两年有统计的破产房地产公司就有上千家。许多著名的房地产公司都深陷危机。从恒大到世茂。你看看融创那些文旅乐园,沉淀了大量的重资产,仅仅融创文旅沉淀了过千亿的重资产。而这些资产每年都在赔钱。这就是2015年我批评万达王健林的问题,王健林被我叫醒了,可是大部分房地产公司是叫不醒的。无论是恒大、融创以及世茂集团这些地产公司来说,他们如今面临的困境,是当初的选择造成的。坦白说,没有双轮驱动的地产民企,即使家底厚实最后结局都是还债清盘,剩下一堆经营效益差的酒店写字楼!
房地产公司只不过当前产业升级许多行业的一个缩影,现在中国大部分行业都出现了赚钱难,不赚钱或者赔钱的问题。
问题是“苦日子”或将持续,大家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一方面,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在发行钞票,希望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而这么做的结果是新一轮通胀周期的到来。美国2021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同比上涨7%,创下近40年来的最大涨幅。同时,国内的物价也在持续上升之中,新一轮全球性通胀仍将会持续。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从2019年底的1美元兑换7.05元人民币,升值到现在1美元兑换6.33元人民币。这两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就导致了大量国际游资流向中国市场,而国内又是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就是进来多少外币就要兑换等额的人民币,这样一来,我国央行就会被动投放大量的人民币,而货币的超发,也会推高国内的物价。
时代的变革倒逼中中国商业彻底变天。今年的双十一出现了很大变化和创新,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直播的崛起,2019年也被称为“电商直播元年”。
不仅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抖音、快手都在直播功能上下了巨大功夫,大力支持直播带货,这也是本次双11天价交易额的一大重要支撑。
这次双11之后,电商已经从“图文时代”升级到了“直播时代”!
这说明电商正在从以“产品”为核心,升级到以“人”为核心。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的美化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而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美化“个人”,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塑造人物的传奇性。
未来的商业比拼的,不再是品牌策划能力,而是你能不能在消费者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从“做产品”到“聚群众”,这也是商家能力的升级。意味着商业正在由“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过度。
未来的商业,人的信用将大于品牌的信用。这背后反映的是商业逻辑的彻底变化:传统商业是以商品为核心,未来的商业是以人为核心。
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诞生出C2F(顾客对工厂,简称客厂)模式。
随着90后和00后的成长,更有个性的消费者开始成为消费主力,折射出了社会一个强大的诉求:海量的中小品牌正在崛起。
很多店铺和产品正在品牌化。10年前我们用的日化用品吧,基本都被宝洁垄断了,而现在各种小而美的品牌在崛起,他们围绕某种特定功能或者特定人群开始定制产品,于是未来将有更多小而美的品牌诞生。
未来只要你有足够的想法,只要你愿意围绕某种特定人群,你就有机会打造自己的品牌。中国未来很有可能将全球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实现跨国生产和定制。未来的社会,将实现按需定制、按兴趣组队、按人群服务、小批量制作、不断迭代,用多样化的产品去对接多元化的需求。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商业正在发生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在未来10年,所有的商业形态都将是以人为中心,必须要用货找人的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随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剧,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所以必须把货推送到消费者所在的任何生活场景,抢占市场资源。
就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人在哪里,我们的货就要就在哪里,以货找人的模式重塑市场格局,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
无论是实体店老板,传统各行各业的企业,未来5到10年不进行商业变革,大部分都会倒闭,未来不改变都将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