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只有用经济战打服它才能恢复正常关系
近期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中澳投资贸易合作项目和既有成果进行无理限制和打压,损害两国互信,严重影响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的信心,对澳大利只有用经济战打服它,在人类商业史上只用经济战解决问题才是最彻底的。
我们看一看中国历史上世界经济战的鼻祖,怎么运用经济战打击敌国。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在战争中,常胜将军并不是最好的,如果能不战就让敌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因此高级的战争是谋略的较量,其次是外交的较量,最后才是用兵力较战。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如果不是到了图穷匕现的程度,采用“和平”手段,达到削弱甚至拖垮敌人,自然是上上之选。在现代社会,经济战早已屡见不鲜。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对外关系中,熟练使用“经济战”手段打击敌国,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正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
在管仲的经济战下败下阵来的第一个倒霉蛋,是齐国的近邻鲁国。鲁国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叫“鲁缟”,以薄闻名。有一句成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说的就是这种绢布。管仲打的,正是这种绢布的主意。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在齐国掀起一股以穿鲁缟为荣的浪潮。接着他又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所有布料必须全部从鲁国进口。如此一来,鲁缟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业,加入到织缟大军。看到敌国进入圈套,管仲再下猛药。他颁布命令,对贩卖鲁缟的鲁国商人施以重奖:贩缟一千匹,奖金三百金;一万匹,奖三千金。顿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狂潮,肥沃的田地几乎全被撂荒。眼看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鲁国经济瞬间崩溃,鲁缟大量积压,粮食极度短缺,价格飞涨,鲁国人只能盯着堆积如山的鲁缟饿肚皮。鲁国山穷水尽,只好向齐国购粮,管仲马上哄抬粮价,鲁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从于齐国。
没过多久,管仲又把矛头对准了楚国。楚国强大,是齐国称霸最大的劲敌,也是中原各国最大的威胁。管仲就建议齐桓公养鹿,建造百里鹿苑,并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同时,以低价出售粮食。在齐国的价格哄抬下,鹿价飙升,楚国人纷纷进山猎鹿,良田大量荒芜。看到时机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粮食出口,同时禁止养鹿。这样一来,楚国粮食告急,粮价飙升,楚国人无钱买粮。管仲又将粮食运到南部边境低价贩卖,楚国人纷纷逃向齐国,在古代人口稀少,人口是最大的资源,有了人就有人种地,就有兵源。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帅齐、宋、陈、卫等八国联军陈兵楚国边境,楚国士兵无心恋战,楚王只好在召陵与齐国讲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
管仲如何掐住别国的经济命脉,牵着国际市场的鼻子走呢。管仲亮出了锋利的齐刀。管仲的刀,砍向了诸侯国的粮食生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衡山之谋”。所谓“衡山之谋”,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征服衡山国的货币战争。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工夫。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家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这种情况,衡山国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让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于是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在内的各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
在夏收前,齐国向衡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家买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得精光,只得向齐国投降。
“衡山之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以高价诱使敌方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
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利润高得让人炫目,除非这种利润来自垄断性技术,否则是一定会出事的。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第一批人往往还是能率先看到商机的精英。等到一个国家几乎全民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道理很简单,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赚钱。
借着锋利的齐刀,管仲最终击溃了所有的对手。五年中,管仲先后用这种方法收拾了鲁、代、吕等诸侯,屡试不爽。不是诸侯太愚蠢,而是在利润驱使下,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已经疯狂,利令智昏,国君就算看清楚了齐国的阴谋,又怎么对抗得了?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卖资源,而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市场,只要中国中购买澳大利亚的产品和各种资源,澳大利亚的经济就会大衰退,只有从经济上彻底击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才会停止干扰两国投资贸易合作的错误行为,才能让中澳关系恢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