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0个省级政府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债,发行规模达到35755亿元,接近2015年全年3.8万亿元的发行水平。其中,置换债成为发行主力,共计26850.59亿元;新增债为8904.40亿元。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债规模为1.18万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近一倍。其中,一般债为7800亿元,专项债为4000亿元。按照财政部预算,中国地方政府今年可能会进行5万亿元的债务置换。根据今年财政部对债券置换发行节奏的规定,可以推算,2016年置换债上限约为44750亿元,低于5万亿元。下半年新增债最多发行约2895亿元,置换债按上半年达到上限计算则最多发行约179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审计署在审计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时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发债融资未有效使用。二是有的地区仍违规或变相举债。事实上,2016年以来,面对大规模的地方债发行,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管理。
比如在债务置换方面,今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对债券置换各季度发行节奏作出规定。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于已入库的公开发行置换债券,原则上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置换。
在新增债券方面,今年财政部在下达新增债券限额时规定债务率超100%的区县不能获得新增额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财政部明确表示,将加强债务限额管理,所有地方政府债务都要纳入限额并严格按照限额举借债务,控制债务规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所有政府债务都要分类纳入预算,定期向社会公开债务限额、举借、使用、偿还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提高债券流动性。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应按既定计划推进,甚至必要时要适当加码。当然,不是地方债越多越好,但是我们是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让地方债显性化,并通过利率正常化降低地方政府负担。用地方政府债券可抵押,盘活银行资产,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其中,发行利率是体现地方债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地区、不同券种、不同期限债券的中标利率趋于分化,这将促使地方债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同时,公开发行的占比超过定向发行的比重,这也说明了市场投资者对于公开发行的认可程度较好。
以5月份的地方债发行为例,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的发行利率比发行利率区间下限平均(算术平均)上浮42.3个基点,比4月(40.4个基点)提高1.9个基点;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发行利率比投标区间利率下限平均(算术平均)上浮20.2个基点,与4月基本持平。
其实,化解地方债务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说引进民营资本,或者是引进一些投资机构来化解地方债务,比如说把地方债务证券化,变成一种打包出售的资产卖给某些资产部门。还有一种情况,把债务给分解开,把能够产生收益的部分切出来,使得它能够周转出来,能够有现金,有收益。然后把一些不好解决的债务再分离出来,来进行另外一种处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不好办了,可能要展期,如果碰到严重问题的话。还要把一些存量尽可能盘活,把它民营化,找到把死钱变成活钱,能够产生收益的项目,这就要把一些地方债务过去做的一些公益性、事业性的项目民营化、产业化、商业化,使它产生现金流。
但是,单纯的卖地绝不是明智之举。近期,一二线城市地价飙涨,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高烧不退”,以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是“地王”频出。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王”的楼面价已超过区域房价,不少房企不惜透支全年利润甚至负债累累疯狂抢地,高杠杆、高负债拿地存在隐患。随着地王的频繁出现,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已经出台地产调控措施,但地价依然一路走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涌现205宗地王,6月的地王数目已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而在205宗地王里,央企和国企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光鲜的地王背后,不是没有风险。一方面,在“钱荒”、银行信贷收紧的情况下,业界担心房企到底有没有资金和实力支付如此巨额的交易金。另一方面,有消息显示,有关部委正在加大对闲置地的处置力度。地王频出背后,土地财政成为隐形推手。
土地市场“疯狂盛宴”背后,是房地产开发商加杠杆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互相支撑。一些地方政府提高基准地价,有的涨幅超过一倍,这说明其并未摆脱土地财政依赖,依然坐享土地增值收益。目前不少地方债务都依赖卖地收入来偿还,而土地也大多抵押给银行。一旦土地市场遇冷,政府卖地收入将大幅下降,土地抵押的债务将出现坏账风险。
“地王”集中出现,将加剧地方的土地依赖症,放大财政风险。宏皓教授建议,热点城市要把握土地供应节奏,合理调节土地价格,稳定房企长远预期,避免频现“地王”。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最终化解,一方面在制度上要尽快解决分税制的体制问题,另一方面,在偿债的来源上,要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恰恰说明地方经济本身缺乏造血功能,实体产业和中小企业等无法为地方财政提供收入来源,地方只能依赖卖地生存,而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试图靠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来化解地方债务危机,不仅无法缓解,反而会激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更加依赖,最终会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而使得资金链完全断裂。
对于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地方经济而言,债务规模本身无论是10万亿,还是14万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实体经济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只要中小企业生机勃勃,债务的偿还就会有保证,但如果将债务的偿还一股脑压在土地财政上,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最坏的选择。依赖土地财政最终是一条死路,解决地方债务最好的选择是果断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绝不是相反。
宏皓教授表示,随着地方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单纯依靠某一类机构支撑市场的深化与扩容已不现实。建议立足于地方债大规模、高频度、高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等特点,探索扩大投资主体范围,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宏皓教授是中国目前首位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的金融实战专家。是对企业、政府、银行、家庭讲授金融全产业链综合课程第一人,是目前企业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课程最具权威的教授,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给银行高管讲授金融创新转型升级课程的实战专家。
所讲授的课程中涉及资本运作、投融资方式和管理等全面创新方法都是由金融学家宏皓独创并得到实践的,在目前任何同类课程中都没有同领域的老师讲授过。宏皓教授用自身20多年在资本市场的实战历练,对企业、政府、银行、家庭金融全产业链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年为民企、国企用融资创新的工具彻底解决融资难题的实战经验,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风险防范系统,彻底改变企业投融资不畅和风险难以控制的局面。
运用他创建的中国人自己的金融理论,宏皓教授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找到了通过金融创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解决问题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盈利能力低下和竞争力低等一切发展瓶颈,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还为企业树立了全新的正面新品牌形象,宏皓教授的金融理论不仅能帮企业获取更为低价的成本,还能为企业培育更多的客户群体,帮当地政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能形成多赢的健康发展的格局。
宏皓教授给北京市大兴区国资委讲授《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和金融创新》,帮助企业找到金融创新手段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规范投融资管理,建立企业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为地方政府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土地财政,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