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俱乐部资讯>>分会时评:用金融创新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

分会时评:用金融创新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

更新时间:2016-05-10 15:48:04  

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农信社正面临着经营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效益增幅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使县级农村信用社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可预知的改变。另外,全国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相继进入县级金融市场,加剧了县级银行业的竞争态势,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县级农村信用社不得不踏上转型升级之路。

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现状:

1、对综合业务拓展认识不足,定位不准。面对客户对金融渠道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农村信用社传统物理网点的服务定位、功能定位已不能满足客户在时间、空间、方式上的需求。受传统经营思想的束缚,营业网点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偏差,在定位上存在偏颇。往往把营业网点作为争取客户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延伸触角,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缺乏平等对待,将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作为次要业务,或者把中间业务作为从属于存贷业务、为存贷业务服务的附属业务,或者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占领市场的手段,没有按营业网点的市场发展战略去研究,在中间业务发展定位上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制约网点综合业务发展。

2、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农村信用社目前所发展的综合业务属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于一体的“技术型”特征,不仅需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还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除了网点多、人员多、服务广、情况熟以外,毫无优势可言,而竞争对手凭借资金实力、技术手段、市场网络、服务设施等优势,在与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社会认知度较低、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力不足、未全面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科技支撑相对滞后等劣势明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型业务的发展。

推进农村信用社实施服务战略转型,是农村信用社一场大的变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谋求农村信用社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农信社尤为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根据中央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应牢固树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宏皓教授认为,农信社应加大普惠金融、网络金融、科技金融三大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思想观念、战略定位、业务发展、网点功能、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员工队伍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服务战略转型,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1、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农信社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理念,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机制,加强同环保、税务、司法等政府部门及金融同业的合作,建立绿色信用档案,共享信用名单,并积极争取绿色金融再贷款、绿色金融贴息贷款。

创新电子银行业务。不断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升级改造自助机具,把互联网服务融入自助设备功能中,实现自助机具的网络化,满足客户的资金支取需求和即时消费需求。加大力度布放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尖端自助设备,设立一批精品“农信金融便民店”,扩大“农信金融便民店”辐射范围,做到便民店互通互联,为居民提供不低于农信社物理网点水平的金融服务。在重点乡镇实现自助银行全覆盖,构建“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四位一体的完整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电子银行与业务网点协同发展。

推进精准脱贫。农信社要针对贫困农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妇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加大对创业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最优惠的贷款利率,使金融扶贫效益最大化。

2、走好网络强社之路,建设互联网金融,以开放思维引领多维度、多领域合作。加强省级农信系统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抱团发展,实现全国农信社内部的良性互动和互惠共赢;加强农信系统与银行同业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做好理财产品、贵金属、三方存管等新型业务;加强农信系统与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代理保险、“信贷+保险”、保险投资理财等业务,研发资产投资理财产品等。同时,加快建立农信生态圈,同互联网公司尝试开展深度合作,力争在广大农村地区打造出“互联网+农信社”合作模式,推动农信社在农村市场和城镇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

研发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农信社应始终强化互联网思维,依靠多年积累的客户信息及网点布局优势,针对网上及同业产品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起金融产品的直销业务整合平台,把具有本土特色和竞争力的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双轨”服务,适应当下金融脱媒、信息脱媒、支付脱媒、客户关系脱媒等新形势,提高客户覆盖率,打造出银行、商户与客户的闭环生态圈。同时,创新开发新型支付、结算等服务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技术、信息时代的特点。

3、走好科技引领之路,建设科技金融,强化大数据思维,筑牢核心地基。农信社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构建动态数据体系,形成集产品、营销、服务、运营于一体的开放式、数据化运作模式。加强对数据可视化、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农信系统内控能力,增强客户安全感和信任度。注重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工具,整合小微客户物流、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探索研发风控管理系统,充分借助大数据优势实施“信贷在线化”,实现线上营销、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贷。

全方位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加快信息科技基础管理,加强信息科技项目建设,提升信贷、财务、稽核、资金清算、人力资源等管理的科技信息水平,最大限度防控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快推进科技治理咨询、质量和测试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项目的建设,加强对主要信息平台和重点业务管理、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研究升级版征信系统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数据主体关于网上购物、社交信息、旅游、娱乐等生活数据进行金融建模,实现大数据征信。主动与优质电商平台、担保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政务平台对接,实现自身数据库与政府数据、社会数据和其他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对目标性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实施链式开发,夯实客户信息基础。

加快建设科技人才引进平台。加大科技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实用性的人才制度优势。推动人才结构战略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人才队伍。

要进行农村金融发展的创新,就需要一位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双重性质的金融专家来为企业和地方指点迷津。宏皓教授已指导多家企业、银行成功进行了转型升级,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的实操落地方案更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大解决了企业困难。

例如,中国著名金融学家宏皓教授,受邀陕西农村信用社讲授《农村金融市场形势分析与发展策略》课程。课程中宏皓教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分析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全面解读,对农村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策略,提出用金融创新加大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才是未来农村金融发展强大的根本。

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是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的必由之路,对于增强金融支撑能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激发地方金融机构活力、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科技部 | 商务部 | 文化部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12321举报中心

[国际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